查看原文
其他

互动有礼!3招“包装”重阳节,让它存在感爆棚!


提起重阳节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没什么存在感。


春节至,别的不提,假期即王炸。

中秋节一到,大家便争先恐后地热议着吃什么馅的月饼、什么手机拍的月亮最好看。

清明节这一天,人们心中的思念达到了顶峰。

……


比起其他传统节日的热闹或深刻,重阳节好似稍显冷落。


如何让“低调”的重阳节也享受下作为“顶流”的快乐?这里有3招,让节日与当下最流行的元素结合,比如——



“美拉德”配色

遇上重阳节



“美拉德”原指美拉德反应,亦称非酶棕色化反应,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食物由生到熟的一种反应,比如烤肉时,肉的颜色因由生到熟而产生逐渐加深焦化的变化。


而在今年的时尚圈,“美拉德”摇身一变,成为一种穿搭风格,特指棕褐色、焦黄色等棕黄色彩的搭配,也被人们称为秋天的颜色。如果说夏天最火的色彩是“多巴胺”,那么这个秋天,便由“美拉德”来主导。


哪个传统节日可以“蹭”上这个热点,那当然非重阳节莫属了。你看画家们笔下重阳佳节中的“美拉德”配色,审美是不是领先我们很多很多年!


1906年 吴昌硕 《重阳即景》


款识:衜人刻意伤迟暮,不写春丛画晚芽。一种孤芳傲霜意,生成原是后开花。录旧作题菊诗,苦残道人又志。把酒持螯看菊花,丙午重九对景写此。吴俊卿。



清初 石涛《王维 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〉诗意图》


此画为画家石涛以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为引而创作的。画中屋内两友人席地而坐,背后有高山,眼前有美景,心中有思念。



清 陈枚《月曼清游图》之“重阳赏菊”


在清廷画家陈枚的《月曼清游图》中,“重阳赏菊”一页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于农历九月重阳日赏菊的情景。图中四色菊花鲜艳盛开,置于画面中间位置,衬于人物一侧。画中的房屋以及树木的色彩,为整幅画的主色调,今天我们调皮地将其归类于“美拉德”色。



喝过酱香拿铁睡不着

来点菊花酒补补



在重阳节这一天,除了赏菊花外,还有喝菊花酒的习俗。中国人过节,总少不了吃吃喝喝嘛,谁说我们重阳节没有美酒!喝菊花酒这一习俗,虽不比端午饮雄黄酒这么让人熟识,却自有它的一番风味,其中蕴藏着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

谈起菊花,很多人会想到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其实在此佳句之外,这位田园诗人还曾写下“酒能祛百虑,菊解制颓龄”,感慨人“世短意常多”。苏轼也在自己的《定风波•重阳》中,写菊,写酒,感叹着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,人生应尽兴。


早在汉代的历史笔记小说《西京杂记》中,就有九月九饮菊花酒的记载,书中写有这样一则佚闻,汉高祖的宠妃戚夫人曾经的侍女贾佩兰,回忆宫中生活,说在九月九这天,宫中开始酿酒,“菊华舒时,并采茎叶,杂黍米酿之”,这酒要到来年的重阳才能饮用,称之为菊花酒。


清 禹之鼎 《王原祁艺菊图》


饮菊花酒其实可以解读为与道教的服饵有关。何为服饵,即食用草木之精,以求得道成仙,没错就是长生不老之术!《离骚》中写道,“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修名之不立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就是服饵的体现。


后来重阳节饮菊花酒逐渐演变为民间习俗,《荆楚岁时记》作为中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,也记录下这一习俗,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莲耳,饮菊花酒,令长寿”。


明 陈洪绶《蕉林酌酒图》局部

煮酒的女子,正将菊花倒入鼎器中


如此看来,菊花酒虽不能提神,却是安神养身的绝佳饮品;虽不及如今潮流饮品的火爆,却已走过千百年的遥遥长路,被无数前人好生夸赞过一番又一番,成为经久不衰的存在。



九九重阳

专治“悲秋综合症”



你是否时常会在秋日里情绪低落,滋生出无来头的忧伤,你可能患上了“悲秋综合症”。当天气渐冷,草叶凋零,人体生物钟也因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而产生影响,再加上睹哀景生愁绪,开始思想人生之意义、生命之须臾……进而加剧了“悲秋”的感伤。

然而,在这萧瑟深秋里,偏偏有着这样一个以辟邪消灾和祈福求寿为诉求的节日——重阳节。


魏晋南北朝时期,重阳节日的迷信色彩愈发浓厚,人们对于团圆、辟邪、长寿的诉求开始显露出来。


《岁时广记》卷三十四“重九上”引西晋周处《风土记》云: “茱萸到此日成熟,气烈色赤,争折其房以插头,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。”


《本草纲目》中“山茱萸”的花与果实,但现代植物学家确认古人辟邪提及的“茱萸”是吴茱萸。


吴茱萸,周处在地方民俗《风土记》中记载,“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,茱萸气烈,熟色赤,可折其房以插头,云辟恶气而御初寒。”由此可见,重阳节所佩之茱萸是有强烈气味的吴茱萸。


南朝吴均在《续齐谐记》中提及九月九,“( 桓景) 令家人各作绛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饮菊花酒,祸乃可消。”周处、吴均都指出了重阳之时是如何辟邪消灾的。


当秋凉遇上重阳,我们赏菊花,饮美酒,登高处,祈福消灾,正因明白人生的短暂,便更要燃起生命的热烈。




虽然我们常戏称重阳节没有存在感,但却不可否认,重阳节已经存在了几千年,并依旧在中国人的生命里留下痕迹。今天,我们试着以2023年的流行元素为引,来解读古老的重阳节;在未来,“流行”已不见踪影,但重阳节依旧会在古诗、古画、古意中诞生出新的寓意,等待着人们新的解读。


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

今又重阳。





//////

延伸阅读


《重阳》

杨琳 著

天津人民出版社

馆藏地:首图B座四层历史、地理文献

索书号:K892.1 /479



《〈荆楚岁时记〉研究 : 

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》

萧放 著

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

馆藏地:首图中文库本书库(4)

索书号:K892.18 /7



《如何读懂一幅画 : 七步图解国画》

孙振江 编著

中国铁道出版社

馆藏地:首图B座五层艺术文献、计算机文献

索书号:J212 /780






//////

互动有礼


请谈谈你对重阳节的感受或理解~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将随机挑选的5位读者各赠送精美鼠标垫1个。


留言截止日期:2023年11月4日
获奖名单将在2023年11月6日的“阅读之城”中公布




本文参考:

文献《重阳节的人文功能流变和当代价值实现》

杂志《紫禁城》总第二九七期




近期精彩

🔴 CCTV10《探索·发现》将于2023年10月25日、26日连续播出两集《追寻首图印记》节目,欢迎收看!

🔴 百十芳华  智启未来:首都图书馆迎来建馆110周年

🔴 110岁首都图书馆寄语读者: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


好书推荐

🔴 赠书!人生,不止一千种可能

🔴 赠书!九天永夜 星汉灿烂

🔴 跟随杨利伟奔赴“太空一日”!


读者服务

🔴 好消息!小机器大功能~借还取书不用愁!

🔴 看过来!借书新功能已上线,你可能正需要!

🔴 指尖借阅  贴心送书到人——“首都图书馆网借服务平台”正式上线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